清明将至,计划一场博物馆之行,距离观赏镇馆之宝,是不错的假期出游选择。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获悉,为全面展现馆藏面貌,打造学术粤博,广省博物馆计划对馆藏文物进行全面梳理,从撷取精华编撰广省博物馆藏品大系,包括杂项卷书画卷陶瓷卷矿物宝玉石卷等14个系列16本,内容涵盖馆藏文物自然标本和古籍等各大品类,展现广工艺反映区域特色。
目前,丛书首卷杂项一 铜胎珐琅器与外销银器已出版发行,该书体现了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有着与众不同的收藏特色。铜胎珐琅和外销银器属于外工艺技术融合的一体两面,弥补了过往学术研究的空白,解锁海洋贸易时代科技传播的奥秘,呈现出一段未曾记载于任何史书波澜壮阔的交流史。今年内,粤博还计划出版书画卷一绘画卷陶瓷卷一历代陶瓷。
据馆方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广省博物馆藏品总数逾18.5万件套。其,端砚潮州木雕外销艺术品出水文物自然资源系列藏品是馆藏优势和特色。特别是馆藏古代陶瓷和古代字画两类传世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在博物馆名列前茅,陶瓷藏品几乎包括历代各名窑品,书画省内外著名书画家的代表作多有珍藏。
二十年,广省博物馆有意识地开展相关藏品征集和研究工作,并达到相当高水的规模和体系,全面呈现了岭南特色工艺技术风貌,以及十七世纪以全球视野下的海洋贸易发展文化技术交流和社会经济变迁。
馆方介绍,几代粤博人扎实工作广征博纳,以调查发掘有关部门调拨移交上级拨款征购等多种渠道,提升博物馆藏品数量和质量。此外,还得到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赠,如内外著名收藏家商承祚蔡语邨吴南生简又文梁弈嵩艾地文等捐出大批品质极高的珍品,品类涵括书画瓷器丝织品墨砚钱币珐琅等。
为充分发挥文物藏品的社会效益,加强文物数字资源的活化利用,粤博年逐步加大馆藏文物资源的享开放,在官网免费公开文物高清数字影像5000多张,并附有文物名称年代类型质地尺寸说明,范围包含文物藏品自然标本古籍善本等。
此外,粤博公开馆藏文物高精确度三维模型数据411件,全景展示馆藏文物细节,并在官网上线年重展的虚拟展厅,让观众把展览带回家。
知多D
广省博物馆文物精品简介部分
书画
1南宋陈容墨龙图轴
纵201.5厘米,横130.5厘米
1958年广省文管会移交
陈容,生卒不详,字公储,号所翁,一说是福建长乐人,也有说是江西临川人,图绘宝鉴作福唐今福建福清人。南宋端二年1235年进士,曾官福建莆田太守。擅书画,长于松竹虎鹤,尤精画龙,水墨纵横,气势豪壮,为写意龙画第一人。
此画无年款,署名所翁作。作品绢本墨笔,以水墨大写意表现独龙于云雾腾驾,气势非凡。画笔随形写,墨由状走,浓淡结合,局部见细节,整体见气神。作者运笔控墨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将龙之精神体貌表现无遗。该画为其代表作。
2北宋佚名群峰晴雪图轴
纵114厘米,横48.2厘米
1994年广省政协原主席吴南生捐赠
此画绢本,设色,落款处残缺,仅存熙宁辛三字,经考证,为熙宁辛亥年公元1071年所作。作品采用烘染留白手法表现白雪皑皑的山间之景,全景式的构图增强画面之气势感,墨色擦染烘托山体雄浑与庄重,山间蟹爪枯树散布,茅亭楼阁半隐,迭迭山泉涌现,萧寒添一分趣味与变化,具有典型的宋代山水画风格。曾为谢稚柳吴南生收藏,画面上方有谢稚柳题跋印鉴。
3元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
纸本
纵49厘米,横131厘米
1962年购自北京西单门市部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等,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入元后历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死后追封魏公。其集诸艺于一身,诗文道释金石音律无一不精,尤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书法史绘画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此卷19行,计86字,曾经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启功徐邦达刘九庵等先生鉴定为真迹。作品虽无纪年,但从印章署款和书风看,应为赵氏早年作品。原为纸本挂轴,后经蓑衣裱,改为手卷。录书唐刘禹锡陋室铭全文,通篇结字扁,用笔方圆并举,法度谨严,气势端秀,意态古朴生拙,与宋高宗书法在笔道结体上多有继承之处,从可以看出作者早年书风初临思陵元贞以前,犹未脱高宗窠臼的特点。
4明颜宗湖山远图卷
纵30.5厘米,横512厘米
文化部文物局拨交香港回流
卷首
卷尾
颜宗13931459,字学渊,广南海今广广州人。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举人,曾任福建邵武知县,官至兵部员外郎。工山水人物虫鱼翎走兽,其山水师法黄公望李成郭熙,画风融南北于一体,淡见挺拔雄奇之态。
此画为广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绢本设色,长512厘米,可谓鸿篇巨制。作者以烟波浩渺的江南山水为背景,锋用笔,通过墨色浓淡的层次变化表现绵延山峰葱郁树木与迷蒙云雾,穿插渔耕行旅渔樵等生活情节,布局开合有度,独具风格。
作品卷后有时人陈敬宗及清代黄时俊题跋,曾经上海徐伯郊收藏,辗转流于海外而后归。
5明海瑞行书卷
蔡语邨先生捐赠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书法擅楷行草书,笔力精绝,功力深厚,以行草书为最出色。海瑞书法传世很少,此卷后有宋葆淳等人题跋,较为难得。
陶瓷
6元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
高30.3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8.8厘米
该瓶为广省博物馆的馆藏珍宝之一,被定为家一级甲类文物,即宝级文物。瓶胎薄,局部可透光影。白釉细腻而莹亮,白泛青,青花亮丽,纹饰极精,造型甚为美观。器身纹饰分七层,上下各配以蕉叶纹变形莲瓣纹卷草纹。部主题纹饰绘携琴访友人物故事图,人物神态惟妙惟肖,并以花柳石作陪衬,布局严谨,生动活泼,宛如一幅十分难得的元朝墨笔人物画,颇似当时人物画家张渥绘画的风貌。底部以青花书又字款。
1981年4月,广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收购了一批瓷器工艺品,准备出口外销。在出口之前,由当时的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此批器物进行鉴定,属于文物的就要留下不能出口。广省博物馆的古陶瓷专家原保管部主任宋良璧先生参与了此次鉴定活动。据宋老师回忆,当时他们对此次鉴定高度重视,谨慎对待。在对经过有关人员鉴定认为符合出口条件并已卖给香港一家公司的一批器物进行再次复核鉴定时,宋老师发现了此件应为珍品。后通过省文物总店购藏于广省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经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故宫博物研究员耿宝昌先生领衔的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进行反复鉴定,确认这是元代的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并定为家一级甲类文物。该瓶底部的青花又字款为第一次发现。元青花因传世器物稀少而弥足珍贵,绘人物故事图的就更为难得。此件瓷器的发现,不仅为家增添了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藏品,而且为研究元代青花瓷器和绘画艺术等,亦增添了宝贵的资料。
7明永乐青花八角勾莲纹烛台
高27.6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21.2厘米
该烛台为景德镇官窑器,造型源于当时西亚地区的银器。所使用的青花料为典型的苏麻离青西亚地区进口的钴蓝料。明代永乐宣德朝的青花瓷器,部分器型模仿伊斯兰风格,如八方烛台大扁壶天球瓶抱月瓶僧帽壶等。这与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了郑和下西洋所带的贸易文化和技术交流。
明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制作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所用的青花料为西亚地区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这类进口青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致使烧制后的青花发色浓重艳丽,并有自然晕散现象,纹饰钴料聚积处往往出现黑铁斑点,俗称铁锈斑。这种自然形成的黑铁斑点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成为永宣青花独有的特征。
8清乾隆广彩十三行通景图大碗
高15.5厘米,口径37厘米,底径19.8厘米
此件清乾隆广彩十三行通景图大碗,口径37厘米,碗圈足外壁绘如意云边饰,碗内心绘大花篮及花蝶纹。外壁以通景彩绘的方式描绘广州十三行的欧洲家商馆区,包括丹麦大革命前的法瑞典英和荷兰等的旗炮台和粤海关等,还有无数的船船夫正在谈话的欧商人装车舢板包装和搬运茶叶的情景等。品相完整,色彩鲜艳,画工精湛,描绘的人物建筑场景众多,栩栩如生,气势磅礴,是乾隆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广彩精品之作。
清代康雍乾时期,随着到广州贸易的外商人不断增多,许多家先后在广州设立商馆,兼行外交和贸易管理的功能。这些外商馆都由十三行的行商出租地方供其办公和居住,每个商馆门前都竖立本旗以示籍。其主要的有法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最早在广州设立商馆,后一度舍弃,于雍正六年1728年恢复;英印度公司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在广州设立商馆,但直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才派有常驻的管理人员;荷兰印度公司商馆设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丹麦印度公司商馆设立于雍正九年1731年;瑞典印度公司商馆设立于雍正十年1732年。此外,德意大利匈牙利比利时等都在此前后进入广州。
广彩瓷器是清代康熙开海以后出现的一个专门为了外销而烧制的釉上彩瓷品种。当时为了外销的便利,从景德镇购回烧好的白釉素瓷胚,在广州根据客商的需要再进行彩绘焙烧,然后直接从广州港出口外销。因广彩大量使用金彩,故又称为广州织金彩瓷。历经有清一代,直至新成立以后,广彩一直是以外销为主的彩瓷品种。
这种大碗又称潘趣碗,音译自英文punch bowl,华人称之为宾治碗或潘趣碗,意为酒碗。从1820世纪,欧洲人大量从景德镇和广州订烧这类大碗,用于调制果酒。潘趣碗的大量出现,与18世纪以欧洲社会上层私人宴会日益流行有密切关系。
这件潘趣大碗描绘了广州十三行商馆区图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研究广彩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18世纪的西贸易史建筑史及复原十三行景区最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该碗于2019年征集购买,被定为家一级文物。
木雕
9北宋庆历八年木雕罗汉像
通高51厘米,通宽22.6厘米
该罗汉像为木胎,半跏趺坐,右足踏座,左足趺,头右侧,右手托面。该尊罗汉像铭文,前半部分保留了宋代原有铭文的内容,后半部记载翻刻原因和年代。从铭文可知北宋庆历八年即1048年居于广州城内谭一娘出资捐造此尊罗汉像,约三百年后明代有两次重新妆饰。
南华禅寺位于广省韶关市,是佛教著名寺庙之一,向有岭南禅林之冠和岭南第一山之称。北宋木雕罗汉像乃庆历年间雕造,原有五百尊,如今仅存三百六十尊。千百年历经烧毁和散失,尽管有补刻,亦不能与宋代时期的木雕罗汉像媲美。民初年广金石学家尔雅蔡哲夫等人发现了掩盖于厚厚涂层下的铭文,得知乃是宋代故物。面对混乱的时局,南华寺住持虚云大和尚将这批珍贵文物,除个别留存于殿堂外,大部分藏于大佛脏内。直至1963年北宋木雕罗汉像重新被发现,其十件目前藏于广省博物馆,皆为一级珍贵文物。它们不仅是难得的宋代木雕艺术珍品,而且像座上留存的铭文,为佛教信仰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鉴于木头材质易朽,存世的宋代或更早的木刻文字已是十分稀少,尤其是在气候潮湿的岭南,古代的木刻文字尤为罕见。
端砚
10清光绪千金猴王砚
老坑大西洞石。砚堂有大片鱼脑冻,形似猕猴,侧蹲回首,栩栩如生。砚工因材施艺,将砚面及砚背巧妙设计为花果山水帘洞意境。砚右侧铭文千金猴王砚,光绪壬辰禺山何氏闲叟珍藏。砚左侧铭文郭兰祥作砚,项信南刊字。
郭兰祥为肇庆制砚世家郭家传人,项信南为广州雕刻工匠。
11清光绪嵒华四象砚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
老坑大西洞石。双面砚。砚堂大片鱼脑冻,形似白鹤,砚额黄龙纹被巧雕为松树,形成松鹤图景。砚额铭文嵒华四象砚。砚侧铭文白鹤啄松,青牛眠草;瓜瓞垂实,猕猴捧桃。光绪癸巳,大西洞石,禺山闲叟得之。
12清光绪壬辰九晕太极端砚
老坑水归洞石。长方淌池式双面砚。砚堂有大片鱼脑冻天青。双面砚边分别雕刻卷云纹夔纹。砚侧铭文水归洞鱼脑冻九晕太极砚,光绪壬辰禺山何氏闲叟珍藏,项信南刊。
在广省博物馆众多的端砚藏品,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千金猴王砚和嵒华四象砚,因独特的石品花纹分别被俗称为猴砚和鹤砚。其美石精工堪称上乘,流传经历扑朔迷离,主人何氏闲叟的身份众说纷纭,且何氏另藏有第三方端砚的说法坊间流传已久,人们对其猜测种种期待有加,是关注者们的不老话题。
2018年初,何崇甘先生及其家族主动向广省博物馆无偿捐赠 何氏闲叟的九晕太极砚,将何氏三砚的故事拉入我们的视野,为进一步厘清三砚的前世今生提供了重要线索。
据何氏后人口述,千金猴王砚嵒华四象砚九晕太极砚的砚主人何氏闲叟为何天闲,祖籍番禺大石。何天闲对三方佳砚虽珍爱有加,但其在世时已将三砚分别赠予子侄三人,猴砚赠予大儿子何翰屏,鹤砚赠予二儿子何孝硕,九晕太极砚赠予侄子何蓬洲。何蓬洲并非何氏闲叟,亦非张之洞幕友,并未主持开采过端石,一直以坊间的误传被推翻。
1951年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先生在文德路的文物商店买下猴砚,1956年转让广省文管会,之后入藏广省博物馆。1960年,广省博物馆人员登门何孝硕家购买了鹤砚。2019年,何蓬洲的儿子何崇甘老先生向广省博物馆无偿捐赠了九晕太极砚,彰显了无私的家情怀。
至此,三方宝砚辗转一个世纪后在广省博物馆重聚。
珐琅
13清乾隆铜胎画珐琅云龙八宝脸盆
高12.5厘米口径43.5厘米
铜胎画珐琅。器物为圆形面盆,折口沿,边线卷口鎏金,腹微鼓,足底。整个盆以画珐琅装饰,盆内外均以宝石蓝色为地,口沿反面和盆底则素白无纹。盆内底为一条龙穿行于彩云间,围环绕一圈折枝花。盆内腹立壁用金绘出佛八宝,寓意佛法无边普度众生吉祥如意;佛八宝之间间以缠枝莲纹。该组图案上亦环绕一圈折枝花,口沿表面和盆腹外壁绘西番莲纹。整件器物配色艳丽,历久弥新。
珐琅技艺原非出自本土,十七十八世纪之际广工匠作为了解先进珐琅制作的人员被引荐入宫。经多年不懈努力,他们终于成功掌握了这项技术,令珐琅工艺焕发新生。随着需求量增加,清宫逐渐将以金属为胎体的珐琅器皿制作生交予粤海关。是时,广珐琅一名专门特指粤海关进贡的广珐琅,种类涵括画珐琅透明珐琅錾胎珐琅等,是清代珐琅器工艺的重要代表。该器物所运用的画珐琅,也被称为珐琅画。它以珐琅料绘于器物表面,具有油画般的色和立体效果。画珐琅有瓶盒盘碗灯具等器物之外,还见用于家具钟表化妆盒子上的嵌片。画珐琅的图案多为肖像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清代广工匠是最先接触和懂得到西方画珐琅的人,时至今日该项工艺依然在广地区特别在珠三角一带熠熠生辉,并入选为广省非物质文化遗。
记者黄堃媛
实生沈祯卓
图片广省博物馆提供
作者 黄堃媛
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